受新冠疫情影響,陽春新鋼鐵公司今年頭幾個月產量未能達到原計劃要求,今年所剩時間必須開足馬力才能確保完成全年360萬噸鋼的任務。為此,公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樹立科學發展理念,面對現實提出了“思想大解放,產量新跨越”的工作要求,確保在2021年比原計劃提前一年實現400萬噸鋼的奮斗目標。
公司充分認識到,在現有裝備條件下,唯有解放思想,深挖內潛,不斷提升效率,追求極致發揮。當初240萬噸鋼的設計產能,如果要達到更高的產量和效率,硬件設施不匹配的地方比比皆是。不匹配就是瓶頸,瓶頸就是突破口;發現的瓶頸越多,帶來的突破就越大。
公司兩座1250立方米高爐,日產鐵8100噸以上,3.2以上的利用系數在國內同類型高爐排在前列,不過仍無法滿足更高的鋼產量對鐵水供應的要求。公司創造性地先把廢鋼加在空鐵水罐中,利用富余煤氣對廢鋼烘烤加熱后再出鐵入罐,每天鐵水供應量上升到9100至9400噸。
公司兩座出鋼量120噸的轉爐對5機5流鑄機,以前轉爐能力大于連鑄能力,連鑄是制約轉爐產能發揮的瓶頸。煉鋼廠首先把150毫米方坯增大到155毫米,通過技術攻關又將鑄機拉速從每分鐘3米多提高到最快5.07米,在國內同類型鑄機排第一。如此一來,鋼水供應又跟不上了,轉爐反而變成瓶頸,倒逼煉鋼加快節奏,從40多分鐘一爐鋼,逐步提速到30分鐘以內。
一個瓶頸被突破后,其他環節又成為新的瓶頸暴露出來,瓶頸不斷地變化,又不斷地得到解決,不斷獲得進步,充分說明了企業充滿活力。隨著鋼產量的增加,到2021年,公司的軋鋼系統能力將會形成又一瓶頸,公司現正在著手進行針對性的完善和改進。
要達到年產380萬噸、400萬噸鋼,如今的煉鋼廠已經沒有誰會說“這不可能”了,而是認真思考怎樣去實現。人們經歷過鋼產量螺旋式上升的奮斗歷程,大家對此充滿了自信。
2016年,煉鋼廠發出日產70爐、8000噸鋼的號召,引起普遍懷疑。廠領導發動全員大討論,讓大家把認為不可能的理由統統擺出來。結果,這一年的六七月份,70爐、8000噸鋼變成了現實。緊接著,又把75爐、8500噸鋼提出來,引領員工一步一步向更高目標攀登,目前達到了11000噸的日產水平。
提升效率,需要觀念、技術、管理“三大創新”作保障。轉爐兌鐵水、加廢鋼這樣一項作業,動作慢的8分鐘拿不下來,快的4分鐘不到。2017年,煉鋼廠建設生產智能管控系統對所有生產工序進行定義,把作業動作加以分解和時間規范,轉爐、原輔料、運行三個車間全系統協同,圍繞壓縮兌鐵水和加廢鋼時間持續改進,如今平均達到4分鐘左右。
公司沒有自產焦和自產球團,是先天性的成本“短板”。但公司一直強調不能把短板當成“擋箭牌”,客戶不會因為成本高而另外加價,市場不管客觀理由。
公司以綜合效益最大化為原則,建立并不斷完善成本測算模型,指導大宗原燃料的采購與使用,然后抓好各個環節協同。目前,公司外購的主流焦炭由占比70%降到30%,增加海運焦,運費比鐵路更便宜。高價主流礦基本不用,向不須倒運能直達陽江港的貨源傾斜,擠出了不少運費。公司今年5月的高爐入爐品位只有57.3%,隨著礦價上漲還在下調,低一個百分點就能節省可觀的成本。如今許多有自產焦的鋼廠,效益都比不上陽春新鋼鐵公司。
盈利效率,是衡量企業競爭力的綜合體現。陽春新鋼鐵公司的最終追求是比國內所有同類型國有鋼廠要好,比大部分民營鋼廠要好。湘潭鋼鐵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兼陽春新鋼鐵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左都偉說,對標挖潛是企業永恒的主題,務必當成一項日常工作,不能等到要過緊日子了才想到對標。日子好過的時候也要敢于真對標、對真標,一旦到了困難,企業的管理積累、技術積累、操作積累就會體現出來,形成效率優勢,促進企業科學發展。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
正在閱讀: 陽春新鋼鐵公司以效率贏得競爭力確保實現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