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 2016年,預計全市生產總值407.6億元,增長7.1%,五年年均增長10.6%;人均生產總值46423元,增長6.6%,五年年均增長10%;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2億元,增長5%,五年年均增長13.1%;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54億元,增長5.3%,五年年均增長16.2%;外貿進出口總額2.12億美元,增長5%,五年年均增長14.9%;金融機構存款余額300.9億元、貸款余額145.6億元,分別增長10%和10.8%,五年年均分別增長13.1%和15.6%。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和外貿進出口總額均比2011年翻一番。三次產業結構由2011年的25.1:45.2:29.7優化為19:36.7:44.3。工業經濟快速增長,2016年,預計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44.8億元,增長9.1%,五年年均增長14.7%。現代農業穩步發展,2016年,預計農業總產值139億元,增長4%,五年年均增長3.3%。第三產業不斷壯大,預計2016年全市接待游客27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35.7億元,分別增長10.4%和14.9%,五年年均分別增長10.1%和17.5%。五年累計商品房銷售面積303.1萬平方米,銷售額104.7億元,年均分別增長4.9%和14.4%。預計2016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0.9億元,增長9%,五年年均增長11.2%。
城鄉建設步伐加快,人居環境不斷優化 交通電力設施進一步完善,高速公路建設實現重大突破,羅陽高速公路陽春段即將竣工通車,汕湛高速公路陽春段全面加快建設,中陽、郁陽高速公路陽春段前期工作有序推進。城鄉路網不斷完善,五年累計投入資金15.7億元,新建改建省道187公里、縣道85公里、農村硬底化道路750公里、橋梁25座和鎮級客運站場7個,道路通行能力全面提升。電力保障明顯加強,五年累計投入資金11.5億元,新建改造110千伏變電站3座、35千伏變電站6座,新增改造供電臺區988個、低壓線路6227公里,農村低電壓問題基本解決。城鄉發展呈現新面貌,中心城區擴容提質,漠陽江第五大橋、陽春大道二期建成通車,構建了市區一環路、“五橫三縱”交通網絡,城區建成區面積擴大到30.8平方公里。鎮村建設成效明顯。鎮級總體規劃修編加快完善,4個中心鎮“九個一”工程全面完成。城鎮化率提高到46.6%。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加強,加快環保設施建設,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有效推進。建成森林碳匯林10.1萬畝、生態景觀林帶16.8公里、森林公園12個、綠化美化鄉村161條。依法關停污染企業35家,專項整治規模化禽畜養殖場86家,成功淘汰落后水泥產能140萬噸,“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發展活力明顯提升,各項改革持續深化 完成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崗美華僑農場體制改革,基本完成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街道行政區域完成劃分,招商引資成果豐碩,五年累計簽約合同項目399個,合同投資總額341億元,其中投資額超億元項目45個,實際利用外資9425萬美元,發展活力不斷增強。
民生福祉持續改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社會保障不斷完善,辦好每年十件民生實事,預計五年重點民生領域財政支出達127.3億元,年均增長12.4%。落實各項就業扶持政策,五年累計城鎮新增就業5.4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6.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實施全民社保工程,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預計2016年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3570元、12929元,五年年均增長9%。各項事業協調發展,五年累計投入資金6.2億元,新建學校6所,擴建學校101所,建成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334所,成功創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市和省教育強市。五年累計投入資金2.6億元,新建醫院綜合大樓16幢。五年累計投入資金1億多元,建成鎮級綜合文化站16個、村級文化室338間、農家書屋309間、鎮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5個。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深入推進平安陽春建設,社會治安狀況持續向好。
政府建設不斷加強,執政能力有效提高 深入推進依法治市,實現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全覆蓋,“六五”普法任務圓滿完成,政務服務水平不斷提高,行政效能明顯提升。
五年工作的深刻體會:必須堅持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不斷壯大經濟總量,才能推動陽春跨越發展;必須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不竭動力,增創體制機制新優勢,才能激發經濟社會發展強大活力;必須堅持把真抓實干作為重要保障,攻堅克難推進工作,才能確保各項決策部署取得實效;必須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心全意為民謀福祉辦實事,才能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和“十三五”發展規劃部署,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踐行“五大發展理念”,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依法治市為保障,以增進人民福祉為根本,堅持全力加快發展,繼續實施“六大發展戰略”,緊緊扭住“三大抓手”,突出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新型信息化“三化驅動”和生態旅游、生態養老、生態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建設美麗幸福陽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力爭人均生產總值趕上全國平均水平,努力實現陽春綠色崛起。
今后五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奮斗目標
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人均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2%,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4%,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年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0%;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達到上級要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今后五年重點工作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突出推動新型工業化 大力培育產業集群,壯大原材料產業,大力發展裝備制造產業,支持發展醫藥產業,加快發展食品產業,加快產業園區擴能增效。
穩步發展生態農業 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加快農業標準化建設,創新農業經營和服務,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推廣先進適用裝備,提高農作物生產機械化水平,加快農產品流通,打造農產品交易集散地。
加快發展第三產業 突出發展生態旅游業,加快旅游項目建設,突出發展生態養老業,穩步發展房地產業,加快發展現代商貿業。
積極推動新型信息化 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互聯網新思維、新模式、新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深度融合。
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利用互聯網實現創新資源與創新群體有效對接,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創新模式。
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推動城鄉協調發展。
加快中心城區擴容提質 建成漠陽江第五大橋西路,完善市區一環路、“五橫三縱”主干路網,拓展城市發展空間。
加快宜居鎮村建設 堅持規劃先行,加強鎮村規劃編制,以科學規劃引領城鄉建設。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交通設施建設,加快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加快供水設施建設,加快電力設施建設。
注重生態環境保護,著力推進綠色發展。
加大生態建設力度 深入推進新一輪綠化陽春大行動,重點抓好森林碳匯林、生態景觀林帶、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和鄉村綠化美化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
加強環境綜合治理 落實水環境監管和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對江河水庫水質監測、水土植被保護,完成禁養區、禁建區規模化禽畜養殖場專項治理。
推動低碳循環發展 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深入實施能源和水資源消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
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增創發展新優勢。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深化鎮(街道)行政體制改革,繼續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加強農村綜合改革,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國企、財稅、投融資等經濟體制領域改革。
加強對外招商與合作 突出資源招商,強化專業招商,實施精準招商,深化區域合作。
擴大外貿進出口 落實外貿穩增長措施,優化出口產品結構,鼓勵企業擴大進口。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全面提升施政水平。
堅持依法行政,堅持惠民勤政,堅持廉潔從政。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
正在閱讀: 政府工作報告(摘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