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為人民。余顯琴是陽春市第十七屆人大代表,同時也是一名村黨支部書記。她說:當代表我就要干好一件事,讓老百姓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幸福富裕的日子。今天的《代表委員風采》系列節目,我們就一起去認識這位不愛“紅妝”愛“村莊”的市人大代表——余顯琴。
馬水鎮石田村有著多年養蠶傳統,2021年前該村小蠶共育技術為零,大蠶養殖率占100%,成立共育小蠶室是群眾急、愁、盼問題。作為村里的當家人,余顯琴向外取經學習,帶頭成立小蠶室共育室,抓好種桑養蠶產業,提高村民收入。目前石田村種桑養蠶有250多戶,桑田面積1800多畝,2022年全村桑蠶養殖產業產值達1900多萬元,村集體運營的合作社2023年培育幼蠶產值達100多萬元,獎勵給農戶30多萬元。
【采訪】陽春市人大代表 余顯琴:
我們村有50多年的養蠶經驗,之前村民養殖的都是大蠶,小蠶都是從外地調運到我村,小蠶質量既沒有保障,群眾長年失收現象時有發生。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村成立了合作社,我帶領村人大代表、村干部成立了小蠶共育室。目前,小蠶共育室小蠶擴大到200張,蠶農鮮繭產量提高到了70公斤/張。
為了更好地帶動村民農業生產,余顯琴在村里帶頭建起魚苗孵化場,帶動了一大片養殖戶,且以我市成功舉辦首屆中國(陽春)鱖魚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2023年陽春鱖魚苗交易會為契機,大力推進魚苗孵化示范場建設,通過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合作共贏的聯結機制,把企業、養殖戶培養成魚苗產業鏈上的“合伙人”,推動魚苗孵化產業從“小、散、亂”向規模化養殖轉變。
【采訪】陽春市人大代表 余顯琴:
2021年我村鱖魚苗產業逐漸走向規模化,2023年,我村以舉辦全市鱖魚魚苗交易會為契機,大力推進鱖魚苗示范基地的建設,目前我村有80多戶鱖魚苗養殖戶,2023年年產值達8000多萬。
余顯琴說,作為人大代表,聽民聲、察民意是她的職責。石田村轄區的河表水庫水閘年久失修,雨季時嚴重影響到村民的生產生活,余顯琴向市人大提出《加強石田村河表水庫水利設施建設》的建議,該項建議市人大高度重視并督促相關部門積極推進水庫設施的加固維修,及時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采訪】村民 謝克富:
這個水閘修好了之后,第一可以灌溉下面的800多畝農田,還可以防洪泄洪,可以及時運用,這是一個比較惠民的工程。
如今的石田村,在余顯琴的帶領下,凝聚力、戰斗力不斷增強,農業產業“四面開花”。余顯琴用責任、擔當踐行著一名人大代表的初心和使命。
【采訪】陽春市人大代表 余顯琴:
接下來我將繼續帶領村人大代表、村干部,繼續做好我們村的生產產業、鱖魚苗產業,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作用,著力推進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做好人民群眾的“傳聲筒”,當好群眾的“引路人”。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